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
书名。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治疗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于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
《医宗说约》卷五方。牛膝、蛤粉、当归、苍耳子、皂角刺、红花、金银花、甘草各二钱,蝉蜕二十个,穿山甲(土炒,为末)二十一片,土茯苓四两,大黄五钱至一两(自利者不用),精猪肉四两。用生白酒煎服,猪肉过口,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凡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中气不足者用补
病证名。即感受风寒病邪而引起的发斑证。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又名红眼伤寒。临床以皮肤发斑有色点而无颗粒为特征。有阳毒和阴毒之不同,详阴毒、阳毒条。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指太阳经病又併发阳明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
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①指正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见正气条。②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③按一般规律进行的疾病过程。《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
证名。指右侧胁痛。多由肝邪犯肺或气滞、痰饮、食积引起。《医学入门》卷四:“食积胁(右)下,如扛挭起一条作痛,神保丸、枳实煎汤下,轻者保和丸;痰饮流注肝经,喘咳引痛者,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柴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