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

证名。指寒症与热症间代而作,日发一次或数次的症状。为伤寒少阳病主症。《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类证活人书》卷八:“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往来寒热有三证,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表证而往来寒热者,用小柴胡也;有里证而往来寒热者,大柴胡也;已表或已下而往来寒热者,皆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也。”《伤寒发微论·论伤寒七十二证候》:“寒热往来,此证有三。一者中风证,小柴胡汤;二者热入血室证,刺期门;三者状如温疟黄龙汤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凡寒热往来之病,其证有二,盖一以外邪不解而然,一以阳盛阴虚而然。此其一为表证,一为里证,所当辨治不可紊也。寒邪郁伏经络而为寒为热,此似疟非疟之类也。治法虽宜表散,然邪气得以久留者,必其元气之虚而正不胜邪也,故凡治此者,皆当以兼补血气为主。若血分微虚,形气本不甚弱而邪有不解者,三柴胡饮;若火盛血燥而寒热不已者,一柴胡饮;若因劳倦或气体本弱或肝脾不足而邪有不净者,四柴胡饮五柴胡饮补中益气汤;若阳邪陷入阴分,微兼内热而邪有不解者,补阴益气煎;若脾胃阳气不健,中气不暖而邪有不解者,温胃饮;若病久元气大虚而寒热不退者,但当单培元气,不必兼散,宜五福饮归脾汤,或大补元煎理阴煎之类,察其阴阳,择而用之。若果阳虚,非用温补不可。”又:“阴虚阳胜,或阴阳俱虚而为寒热往来者,此以真阴不足,总属虚损之病也。然其阴阳微甚,亦所当辨。”本证亦可见于虚劳。《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之症,皆见发热,而虚损之热,多发于外,轻手按之即得,或潮热,或往来寒热。”参见虚劳发热条。

猜你喜欢

  •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书名。又名《灵素节要浅注》。12卷。清·陈念祖集注。刊于1865年。本书分类选辑《内经》原文,加以浅要注释,共分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等12类。现有《陈

  • 间日疟

    疟疾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素问·疟论》:“其间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

  • 玉堂

    ①经穴名。代号:RN18。出《难经·三十一难》。别名玉英。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三肋间隙。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心绞痛等。沿皮刺0.3~0

  • 罨(yǎn 掩)法

    外治法之一。罨,掩覆(掩盖)之意。以水或药汁掩覆局部的方法。罨时不断更换,以达到降温、消炎、止痛和止血目的。分冷罨和热罨两种,各详该条。

  • 病名。出《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 伤鱼鳖

    食伤之一。《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鱼鳖,紫苏、陈皮、木香、姜汁。”参见伤食条。

  • 揲(shé 舌)荒

    揲,摺叠;荒,膏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搦脑髓,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

  • 不迁正

    运气术语。司天之六气不得应时而至,多因前一司气太过(不退位),引致下一司气衍迟,因而气候失常。《素问遗篇·刺法论》:“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

  • 神藏

    经穴名。代号KI2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二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肋间神经痛

  • 内关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