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得气

得气

①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医学入门》指出:“如针下沉重胀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为实,觉酸则为虚。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的得气,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如已得气,则应“密意守气勿失”(《灵枢·小针解》)。如未得气,可采取候气催气的方法,促使得气。目前,对得气的理解,大多着重于受针者的感觉,称为针刺感应。详该条。②指针刺后,邪气得以疏泄。《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通络),得气也。”③指治病时,必须掌握天时气候,以及人的脏腑生化关系而用药。《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主,先甘后咸,……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猜你喜欢

  • 白通草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 沈唇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

  • 汪祝尧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画山。浙江钱塘人。为倡用民间外治法的医家吴师机的堂妹夫,曾协助吴师机用薄贴法为人治病。撰有《外科易知》一书,未见刊行。

  • 胆气

    指胆的功能活动。体内各脏腑机能所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有赖于胆气的生发与条达,好比万物生长变化都是循着春气上升的自然规律一样。《脾胃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 中西医汇通派

    简称汇通派。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则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或则以

  • 坎离

    ①卦象。《周易》中,坎卦形象,离卦形象。②气功术语。《周易参同契》有“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之文。坎卦为阳,离卦为阴,阴阳纯全,生命无穷,阴阳解体,日趋耗散

  • 正元饮

    《丹溪心法》卷四方。炒红豆、炮姜各三钱,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各二两,肉桂、炮川乌各五钱,炮附子、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葛根各一两,陈皮二钱,炙黄芪一两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

  • 留饮

    痰饮之一。指水饮蓄而不散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鬲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

  • 血虚盗汗

    证名。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属于阴虚盗汗范围。《薛立斋医案全集·保婴撮要》:“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参见阴虚盗汗条。

  • 饮膳太医

    官名。元世祖忽必烈设置。专管皇帝及其家族的饮食。并负责从本草中挑选有补益作用的药品与饮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