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丹溪心法·痢》。指肛门疼痛。如因下痢所致者,按痢疾诊治。因肛病所致者,详肛头痒痛条。
见《药材学》。即橘核,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其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副使改任本官职。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病名。指冲脉脉气逆乱的疾患。《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冲脉为病,气逆而里急。……一曰寒逆,阳不足也。脉来中央实坚,经至关、尺寸俱牢,直上直下。症见胸中寒,少腹痛,中满暴胀,疝瘕,遗溺,胁支满烦,
书名。1卷。宋·许叔微撰。本书记载许氏经治医案90例,并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
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