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本篇内容之一说明经脉里的气血多少之不同,指出太阳、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太阴、少阴为多气少血之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示人在治疗上掌握虚实补泻的方法;二是说明形志苦乐所得的不同症状和施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白藓皮、款冬花、车前子、柴胡、炒枳壳、黄芩各一两,百合二两,菊花、蔓荆子各一两半,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及临卧服。治目睛翳膜,及瞳人上有物,如蝇翅状,令
见《药学学报》12(10):690,1965。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麻黄(带节)六分,荆芥二钱,桔梗、薄荷各一钱,大枣、金橘饼各一枚,杏仁一钱半,生甘草五分。水煎服。治风伤肺,寒伤太阳,头痛恶寒,无汗而喘,咳嗽白痰等症。
病证名。指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疽症者。《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
【生卒】:约九世纪【介绍】:唐代曹州(今山东曹县)的地方官吏,桂林人。因以醇酒、胡椒、干姜温服得汗的方法治愈孙仲敖的“脑痛症”,名著于一时。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