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夏季感受暑热,肺受热灼,清肃失常所致的气喘。证见喘促,多汗,烦躁或身体发热,静则多言等。治宜解暑,清热或兼益气,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益元散等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小品方》方。独活三两。水煎,或水、酒各半两煎服。治产后中风体虚者。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88年(元祐三年)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因医治疗不愈,后经徐州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张生为其火灸、敷药,约一月疮平。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经效痈疽方》一卷。
出《涌幢小品》。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