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肾阴虚损,肝气偏盛,胎气上逆,上冲心胸。症见烦躁不安,甚则胁痛,喘急。参见子悬条。
出《百一选方》。为葱汁之别名,详该条。
即锁子骨。详拄骨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①治感冒高热,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温法之一。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症见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吐清水,大便稀烂,舌淡白,脉细。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内伤眩晕》。又称醉头风。有虚痰眩晕、实痰眩晕、湿痰眩晕、停饮眩晕、风痰眩晕、痰火眩晕之不同。详各条。
出《灵枢·本藏》。谓:“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揭者,高举也(《说文》)。即用唇的所见估计本脏“脾”的情况。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紫靥疔。多生于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甚则目红,指甲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
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