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奉议
【介绍】:
见朱肱条。
【介绍】:
见朱肱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所致。症见遇风则冷泪频流。治宜补益肝肾,可选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白芷、蕤仁、五味子等。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即五指丫处、结毒焮肿,除虎口外,皆同手丫发。证治同手发背条。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子啼。详该条。
书名。365卷。朝鲜·金礼蒙等撰于1443年。初刊于1465年。原本已佚,1861年日本用活字排印了266卷本。本书分类整理了约150余种中、朝古代医书。卷1~3医学总论;卷4~12五脏诸论;卷13~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是指经行时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疼痛,经净后即缓解痛止。详痛经条。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针灸著作。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后世传本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
又称阳脉。经脉中之属阳者,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鸡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