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桃皮

猜你喜欢

  • 块痛

    病名。倪枝维《产宝》:“产后腹有血块作痛,名曰块痛。生化汤治之。”详儿枕痛条。

  • 溢饮

    证名。四饮之一。多因大渴暴饮过多,或水气溢于肢体肌表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

  • 一指定三关

    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

  • 银翘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金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甘草一钱,麦门冬、生地黄各四钱。水煎服。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 赤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红膜。指眼生膜障,其血丝红赤稠密者称赤膜。

  • 四饮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详各该条。

  • 杏仁煎丸

    《瑞竹堂经验方》方。杏仁(去皮尖)、胡桃肉各等分。研为膏,入炼蜜少许为丸,弹子大,每服一至二丸,食后睡前细嚼,姜汤送下。治老年肺喘,咳嗽不已,睡卧不宁。

  • 大羽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 邪留三焦

    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邪留三焦,则气机受阻,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

  • 蒲栗子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