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因阳明蕴热与风热之邪相搏,邪热上冲,客于牙龈所致。初起症见齿龈红肿疼痛,发热或寒热交作,继之齿龈糜烂,常易出血,或便秘恶心呕吐。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玉女煎等加疏风
丛书名。简称《医统正脉》。明·王肯堂辑。刊于1601年。共44种。辑录自《内经》起至明历代医家的重要医著,如《素问》、《灵枢》、《甲乙经》、《中藏经》、《脉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黄芩二两,红花、苏木、黄连、羌活、薄荷、炒栀子、香附、生地黄、当归赤芍药、木贼、甘草、川芎各一两,大黄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妇女逆经,血随气行,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
即紧提慢按。见该条。
见《广东中药》。即水翁花,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盘肠而生的痔疮。《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多因气血虚损,湿热侵入大肠所致。症见直肠脱出二三寸,痔核如棉子大,环聚而生,肿痛溃浓,甚或阴部亦肿,过劳易发,治宜托里排脓,兼服金蚣丸、中九丸。外用麻凉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