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少阴之正。即手少阴心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从手少阴心经分出,在腋窝下两筋间处进入胸腔,属于心,向上到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
综合性医书。8卷。清·陈念祖撰于1808年。全书简述中医的理法方药等内容,包括对脏腑、经络、四诊、运气的说明;按表里、寒热、虚实证予以分类的多种疾病证治及诸证的对症方药。文字浅近易懂,并附歌诀,易于记
病名。又名睑粘睛珠、睑倒粘睛。多因风热上攻,热燥血涌、气血瘀阻而成。常可见于椒疮重症。此外,烧伤及腐蚀性物质入目等亦可造成本病。《证治准绳·杂病》:“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相当于今之睑
出《温热论》。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使风邪外透。若病者既有里热,又有外感风邪,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里热才能随之而除。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
书名。清·顾靖远撰。8卷。作者博览前人方书,参以己见,论述各科病证证治,剖析病情,介绍治法及治疗方剂颇详。并有医案举例,可供临床参考。此书为《顾氏医镜》的一部分。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六方。紫草茸、当归、木通、生地黄、白芍药、连翘、牛蒡子、山楂、桔梗、黄连、黄芩、人参、黄芪、灯心。水煎服。治小儿痘不如期灌浆,板硬干黄,或灰滞紫黯干枯者。如形壮实者,去
见《济阴纲目》。即胞寒不孕。详该条。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一焦,即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脾腧在十一焦之间。”
病名。由肝经之热上乘所致。症见翳生风轮之上,色青白而薄,形如冰瑕,或片或点,横贯乌睛,或痒或疼,发作无定,眵粘泪出,白睛脉赤。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