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书名。4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1辨类伤寒及
见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条。
中药炮制法之一。指除去膏药的火毒。膏药熬成后,如果立即涂贴皮肤上,能刺激皮肤,轻的发痒,重的起水泡,甚至引起溃烂。去火毒的方法有二:①把刚制成的膏药,放置阴凉地方若干时日。②浸泡在井水或凉水内几天后待
出《外科理例》卷一。即胬肉。见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脾胃论》卷下。指胸脘部痞塞胀满。多因气滞郁结所致。《古今医鉴·痞满》:“因忧郁气结于中脘,腹中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治用木香化滞汤、散滞气汤等。若心下痞满,壅滞不散,喘促不安,可用黄连
【介绍】:南宋医家。字孟玉,号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为淮南幕官,1196年(庆元二年)辑成《是斋百一选方》20卷。
【介绍】:明代官吏。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按察使等官职。著述不少,在医学方面,有《上池杂说》一卷、《众妙仙方》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