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脾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多由湿热困脾或瘀血停积等所致。《脉经》卷二:“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又:“脾实,……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实
五脏病邪之一。《难经·十难》:“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①推拿穴位名。即左右两侧太阳穴。《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头脑者》:“额角:左为太阳,右为太阴。”参见太阳穴、太阴穴。②人体部位名。见头角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
见《藏府药式补正》。为枸杞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三。由于硬下疳引起的横痃破溃。鱼口的命名来源有二说:一为左称鱼口,右称便毒。二为因其创口久久不敛,呈长形如鱼的嘴。
常用外治法之一。出《外科精义》卷上。即以药煎汤,乘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患部,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具有疏通腠理,调和血脉,祛邪消毒的作用。外科疮疡及骨伤多用之。如治疮疡初肿未溃的葱归溻肿汤;治诸疮已
出《神农本草经》。为胆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