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苓汤

理苓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干姜(炮)1.5~3克人参3~9克白术(炒焦)3~6克甘草(炙)1.5~3克茯苓猪苓各6克泽泻9克 桂3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1钱半,茯苓3钱,泽泻1钱半,猪苓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甘草6分。

功能主治寒湿伤脾,痛泻,脉弦细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寒湿伤脾,气化不能通调,故腹痛溺涩泄泻不止焉。白术健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茯苓渗脾湿,炙甘草益中气,猪苓利三焦之湿,肉桂壮下焦之火,泽泻通利膀胱以快小便也。水煎,温服,使火温土健则寒湿自化,小便无不利,腹痛泄泻无不瘳矣。此利水温土之剂,为寒湿伤脾痛泻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理中汤合五苓散。

功能主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各家论述产后脾胃两虚,寒邪搏湿,故挥霍撩乱,呕吐泄泻,谓之霍乱。与常人霍乱不同。人参补胃气之虚,白术助脾气之运,炮姜温中逐冷,猪苓利水泻湿,泽泻利肾膀之湿,茯苓渗脾肺之湿,炙草缓中和胃,肉桂补火散寒也。水煎,温服,使脾健胃强,则寒湿自散而经腑清和,安有挥霍撩乱,呕吐泄泻之患乎。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猜你喜欢

  • 杏仁膏

    药方名称杏仁膏处方杏仁22.5克

  • 肥瘦散

    药方名称肥瘦散处方神曲10两,山楂肉8两,粪桶垢4两(米醋淬3次)。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生肌肉。主小儿瘦损。用法用量沙糖调服。摘录《仙拈集》卷三

  • 大风油

    药方名称大风油处方草乌尖7个,大风油50文,真麝香50文。制法上以草乌尖为末,入麝研匀:次用大风子油,瓷盒子盛,于火上调匀。功能主治肺风,面赤鼻赤。用法用量先以生姜擦患处,次用药擦之,每日2-3次。摘

  • 芍药黄芩汤

    《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李东垣:芍药黄芩汤药方名称芍药黄芩汤处方黄芩芍药各30克甘草1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缓急止痛。治泄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脉洪。(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0克

  • 桂枝橘皮汤

    药方名称桂枝橘皮汤处方桂枝尖1钱(蜜炙),生白芍1钱半,鲜生姜1钱,广陈皮1钱半(炒),清炙草6分,大红枣2枚(去核)。功能主治温调营卫。主行痹,肩背麻木,手腕硬痛,头重鼻塞,恶风微汗,一身痛无定处。

  • 柏枝饮

    药方名称柏枝饮处方干柏枝、干藕节(1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久嗽气逆,面目浮肿,吐血衄血。用法用量入蜜,沸汤调服。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 金莲种子仙方

    药方名称金莲种子仙方别名金莲种子仙丹处方熟地黄(酒洗)3两,当归(酒洗)3两,白芍药(酒炒黄)3两,益母草3两,川芎(酒洗)3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3两,蛇床子(酒洗炒)2两,条芩(酒洗)2两,覆盆

  • 辛夷丸

    药方名称辛夷丸处方南星半夏(各姜制)苍术(米泔浸)黄芩(酒炒)辛夷川芎黄柏(炒焦)滑石牡蛎(煅)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糊丸。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通窍。治头风,鼻流白色粘液者。现用于慢性鼻窦炎。用法用量

  • 龙骨黄连汤

    药方名称龙骨黄连汤处方龙骨(碎)1两,半连(去须,炒)3分,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大便滑泄,色如鹜溏。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

  • 鸡子涂敷方

    药方名称鸡子涂敷方处方鸡子3枚(蒸熟去壳白,取黄,炒黑色)。功能主治诸瘘。用法用量上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1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