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即法罗海,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地仓。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小眦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其色鲜红。是病由心络而来,下焦火横行之疾。”治宜清热祛风除湿,可选用白薇丸或泻湿汤加减。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等。即呕吐。详该条。
见医学举要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刺禁论》。《类经》卷二十二解释为:“脓生耳底,是为内漏伤其经气,故致聋也。”系指耳内流脓。类今之化脓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