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素问·长刺节论》。又名疝气、横痃、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肿等。历代论疝,包括多种病证,范围较广。《诸病源候论》有五疝记载,《素问》、《儒门事亲》、《疡医大全》等均有七疝论述,名目繁杂。因本病多由邪聚阴分而致,且发病部位又多是肝经所过,故有“诸疝皆属于肝”之说。此症大抵可分为二:①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兼有气痛的症状;或腹部剧烈疼痛而兼有二便不通的症候。②指生殖器、睾丸、阴囊部位的病症,如男女外生殖器肿溃流脓,溺窍流出败精浊物,睾丸或阴囊的肿大疼痛等症;或可兼有腹部症状。根据疝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归纳为:①指腹股沟疝。如《儒门事亲》:“狐疝……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疡医大全》:“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傍。”②指男女外生殖器、睾丸、附睾,或精索的疾病。《圣济总录》:“疝者痛也,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医学入门》:“疝有睾丸痛者,有连小腹痛者。”《疡医大全》:“寒疝者,筋挛卵缩……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③指阴囊疾病,包括阴囊象皮症,睾丸鞘膜积液等。《外科正宗》:“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儒门事亲》:“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④泌尿生殖系统的某些疾病,包括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儒门事亲》:“筋疝……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⑤某些腹内肿瘤、或子宫膀胱等疾患。如《诸病源候论》:“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腑疝。”⑥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肠痉挛及某些不全性肠梗阻。如《诸病源候论》:“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癥疝。”“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等。治疗见各有关条。

猜你喜欢

  • 磨挡草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 蚕纸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 鼻蕈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②鼻腔内恶性肿瘤。

  • 经证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伤寒病邪在某经的证候,如:太阳病的恶寒、头痛、发热;阳明病的身壮热、烦渴、自汗;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心胸烦闷,均属经证。

  • 带下三十六疾

    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

  • 全婴须知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 五并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 四逆注射液

    即四逆汤制成之注射剂,方见四逆汤条。

  • 光明子

    见《饮片新参》。为罗勒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 湿水肿

    病证名。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下身肿者,腰脐两足皆肿也。病因脾经湿热所成。”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外敷贴脐法,内服沉香琥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