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疰夏

疰夏

病名。又名注夏。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见《丹溪心法》卷一。《时病论》:“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痛,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治宜益气阴,消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加麦冬、五味黄柏生脉散等。②劳病之一。《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劳之为病,其脉浮。又手足烦热,寒精自出,脚酸削不能行,小腹虚满,春夏剧,秋冬瘥,谓之疰夏病。”可用黄芪建中汤。③夏痿之别称。《医碥》卷三:“痿发于夏者,俗名注夏。”《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疰夏,脾胃薄弱病也。然虽由脾胃薄弱。亦必因胃有湿热留饮所致。昔人谓痿发于夏,即名疰夏。以疰夏之证,必倦怠四肢不举,羸瘦不能食。”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沈氏固胞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桑螵蛸(酒炒)、升麻、全当归(酒炒)、茯神、茺蔚子各二钱,黄芪五钱,沙菀子、山茱萸各三钱,白芍药一钱半。先用小羊肚一个洗净煎汤,代水煎药服用。治产后小便不禁,或脬损。

  •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

  • 冷丹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 姚懋良

    【介绍】:见姚能条。

  • 脾胃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脾胃郁,气噎哕呃。《金匮》麦门冬汤加竹茹、丁香。”参见五脏郁证条。

  • 撅(jué 决)骨

    ①骨名。即尾骨。出《素问·骨空论》。详尾骶骨条。②长强穴别名(见《针灸聚英》)。长强属督脉。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

  • 胎病结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里热内结,大便不通,冲心腹胀,甚至脐突的证候。治宜通腑泻结之剂,如三黄丸(《小儿药证直诀》:黄连、大黄、黄芩)。

  • 嫩芦梗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 小雷头风

    病名,指雷头风病势较轻者。《证治准绳·杂病》:“若痛从小至大,大便先润后燥,小便先清后涩,曰小雷头风。”详雷头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