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疮入眼

痘疮入眼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又名疮痘入目癍疮入眼小儿斑疮入眼外障,俗称痘花眼。本病系由痘疮热毒浊邪薰灼清窍所致。痘疮即今天花。虽然我国现已基本消灭此病,但在接种牛痘时不慎,使痘苗误入眼内,或被接种者抓破痘疮,将痘浆带入眼内亦可发病。疮生眼中,赤肿难开,羞明多泪,或黑睛生翳,甚至黄液上冲花翳白陷蟹睛突起,严重者可失明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主,宜用红花散蛇蜕石决明绿豆衣谷精草等,并应结合痘疮之全身病情随证加减。参见花翳白陷及蟹睛等条。

猜你喜欢

  • 马脚莲

    见《湖南药物志》。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 五辛

    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见《伤寒论》。道家以韮、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辛,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阿魏)、慈葱、茖葱为五辛。《伤寒论》所言之五辛当指韭、薤、蒜、芸苔、胡荽而言。

  • 皮急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上下胞渐自紧小,甚则小如枣核,眼将合矣。盖膏液耗尽,筋脉急缩故也。若治而小者,治之之过,乃皮宽睫倒,只夹外而失内理,后则复倒复夹,遂尔肉焦血损,目络不舒而睑

  • 孟保元

    【介绍】:见孟昶条。

  • 陈三锡

    【介绍】:见陈良佑条。

  • 齐仲甫

    【介绍】:南宋医家。宁宗赵扩时为太医局教授,分职主管产科。收集妇产诸病常用有效方剂,并附妊娠、产前、产后杂病病例,于1220年(嘉定13年)编成《女科百问》二卷(一名《产宝百问》)。

  • 消肿健脾汤

    《医学传灯》卷下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车前子、泽泻、厚朴、薏苡仁、炮姜、附子、陈皮、山药。水煎服。治湿泻,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日久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及久泻脾虚发肿者。

  • 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嬾真子录》:“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

  • 阳虚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

  • 痘科集录心法

    参见痧痘集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