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工十全六。”意思是说,下工在治疗疾病上治愈率只有60%。《素问·八正神明论》:“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鲜茅根、生石膏各12克,蜂蜜30克,甘草末6克,山药末9克。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十余沸,去滓取汁,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成膏,再入蜂蜜,令微似沸,分三次服,一日服完。治肺
病名。指秋季的一种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六寸处。主治肠鸣,腹满,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证名。多因暑邪客于冲任胞宫,血难停留而致突然经血崩下。症见血色深红,质稀,量多如注,面赤或垢,身热口渴喜凉饮。治宜清热祛暑,凉血止血。方用单芩心丸,或益元散加百草霜。
病名。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面有落屑,病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