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涎

痰涎

小儿病多涎者,《太平圣惠方》谓为“风热壅脾,积聚成涎”所致。《幼科释谜》:“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壮热惊搐渐添。”“然痰与涎,津液所涵。实为元气,相附如缄。”小儿痰涎,可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补益中气,而徒去其痰涎。痰涎虽病液,亦元气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虚脱,每见惊搐壮热等症。治当利气化痰,如二陈汤半夏丸白术散牛蒡子散之类。参见痰涎壅滞条。

猜你喜欢

  • 奇方纂要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 刮手背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手诀》。《保赤推拿法》:“刮手背法,从儿手背刮至中指梢,能使儿泻。”

  • 黄水

    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 蜈蚣漏

    古病名。《外科启玄》卷十二:“蜈蚣漏其根在肺。”属瘰疬漏之类。

  • 耳垂珠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 关冲

    经穴名。代号SJ1。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井(金)穴。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昏厥,热病,头痛,目赤痛,

  • 肝实热证

    证名。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

  • 割人藤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 俞东扶

    【介绍】:见俞震条。

  • 滇橄榄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