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别称。见《灵枢·经脉》。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乌药汁七匙,枳壳汁、木香汁各五匙,白芍药汁二十匙,灶心土一钱,炒砂仁三分。将后二味煎汤,冲诸汁服。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
养生著述。2卷。又名《寿世编》。清·尤乘辑。刊于1667年。本书重点辑录前人养生保健内容,末附《病后调理服食法》一卷。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五痫丸,见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肝。《难经正义》:“肝藏血而主怒,怒则伤肝,肝损者宜缓其中,即经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义。”《难经·十四难》:“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缪希雍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