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因跌扑损伤,或产后恶露未尽,瘀滞经络,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结而为肿,形成本病。初起局部肿胀,触之坚痛,皮色微红或青紫;继而皮色焮红灼热,并可向周围蔓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疼痛等症。久后成脓,破溃脓尽收口而愈。相当于深部脓疡。治宜行气、活血、解毒。因跌扑损伤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汤;产后瘀血所致者,宜服通经导滞汤加减;若脓成则切开引流,按痈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产后发狂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 耳发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四。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本病发于耳后,初起如胡椒颗粒,逐渐肿大,甚则溃烂如蜂房,灼热疼痛,色红,或肿连耳廓。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则病难速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发

  • 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 近节段取穴

    选穴法的一种。指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如颅脑手术取颧髎,甲状腺手术取扶突等是。

  • 昏迷

    证名。①指神昏不省人事,或神识迷糊的症象。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又名神昏。多由邪阻清窍,神明被蒙所致。可见于伤寒、温病及中风、厥证、癫痫等多种疾病。不论外感、内伤,凡见此证,均属重症。治应审因论

  • 肝血

    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但从临床上看,提到肝血虚的一些病证,常和血虚、失血的情况相联系,而不一定有阴虚阳亢的表现。

  • 五陷

    出《古今医鉴》。疮痘之毒,由内向外透出的为顺,已出复入的为陷。痘出不能成浆的,谓之倒陷。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证候。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详各条

  • 龙虎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旋螺突起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又名旋螺尖起外障、翳如螺盖、旋螺翳、螺盖翳、旋螺外障。一般由蟹睛结瘢而来。症见“乌珠高而绽起如螺”(《张氏医通》),色青白,或带黑色,影响视力,重者可致盲。类今之角膜葡萄肿。

  • 尸疰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