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痒

目痒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宜祛风散邪,用驱风一字散加减;属风热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属湿热者,宜清热除湿,用除湿汤加减;属血虚生风者,宜养血祛风,用四物汤加荆芥穗、白蒺藜等。外治广大重明汤煎水熏洗,眼药精调冷开水外涂。目病邪退正复而痒者,勿需治疗。

猜你喜欢

  • 钟吕传道集

    气功学专著,唐·施肩吾撰。本书是唐代有影响的气功学名著,也是应用气功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文献资料。作者除继承发展了唐以前气功学成就之外,还有创新和补充,体现了唐代气功的特点。

  • 腹痛夜啼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寒夜啼。详该条。

  • 论疾诊尺

    《灵枢经》篇名。尺,尺肤,即自肘至腕的皮肤。本篇讨论了各种疾病的成因,症状,和诊尺肤在诊断上的意义,故名。指出诊尺肤的润泽、粗糙、肉的坚实与脆弱、寒热等各种现象,有助于测知内脏的盛衰和病变情况。此外,

  • 崔景哲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

  • 白汗

    症名。指冷汗。《素问·经脉别论》:“真虚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真气虚,心痠痛,厥气影响经脉而出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 小茴香根

    见《四川中药志》。即茴香根,详该条。

  • 涩疙瘩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 耳根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生于耳根处的肿疡。由少阳胆经风热所致。初起耳根处肿大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疼,肿势渐增,状如伏鼠,焮赤疼痛。若身发寒热者,荆防败毒散汗之;发热肿痛甚者,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柴胡

  • 蛔虫贯膈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

  • 葫芦瓜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壶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