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算盘子

算盘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算盘子

药材名称算盘子

拼音Suàn Pán Zi

别名算盘珠、野南瓜、果盒仔、金骨风、山金瓜、臭山橘、馒头果、狮子滚球

来源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以入药。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疟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白带,痛经。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算盘子

药材名称算盘子

拼音Suàn Pán Zi

别名南瓜柿子椒(《植物名实图考》),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福建民间草药》),地金瓜(《广西中兽医药植》),血木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鸡木椒、野盘桃、百家橘(《中国土农药志》),地南瓜、野北瓜子、磨盘树子(《江西民间草药》),山金瓜、山油柑(《闽南民间草药》),臭山橘山橘子、赤松(《泉州本草》),山馒头、狮子滚球(《岭南草药志》),雷打柿、万豆子、寿牌子、牛萘、八楞橘(《闽东本草》),野蕃蒲、馒头树子(《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金骨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南瓜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大戟科植物算盘子果实

原形态算盘子,又名:橘子草、蝉子树、西瓜树、集合草、血泡木。

灌木,高1~2米。小枝有灰色或棕色短柔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5厘米,宽达2厘米,尖头或钝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橄榄绿色或粉绿色,下面稍带灰白色,叶脉有密生毛,叶柄长1~2毫米。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1至数朵簇生叶腋,常下垂;下部叶腋生雄花,近顶部叶腋生雌花和雄花,或纯生雌花:萼片6,分内外2轮排列:雄蕊3;雌花子房通常5室,花柱合生。蒴果扁球形,直径12~16毫米,顶上凹陷,外有纵沟。种子黄赤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本植物的根(算盘子根)、枝叶(算盘子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干种子含油约20%。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疟疾,疝气,淋浊,腰痛。

①《分类草药性》:"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

③《四川中药志》:"治气痛,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复方①治疟疾:野南瓜一两。酒水各半煎,于疟发前二至三小时服。

②治疝气初起:野南瓜五钱。水煎服。

③治睾丸炎:鲜野南瓜三两,鸡蛋二个。先将药煮成汁,再以药汁煮鸡蛋,一日二次,连服二天。(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算盘子

药材名称算盘子

拼音Suàn Pán Zi

英文名Puberulous Glochidion Herb

别名黎击子、野南瓜柿子椒、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地金瓜、血木瓜、野北瓜子、磨盘树子、山金瓜、山油柑、臭山橘山橘子、山馒头、狮子滚球、雷打柿、万豆子、寿脾子、牛萘、八楞橘、八楞楂、百梗桔、野蕃蒲、金骨风、野毛植、百荚橘、百荚结、小孩拳。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Agy neia puber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拣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算盘子 直立多枝灌木,高l-3m。小枝灰褐色,密被锈色或黄褐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mm,被柔毛;托叶三角形至狭三角形,长1-2mm,被柔毛;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倒卵形,长3-9cm,宽1.2-3.5cm,先端钝至急尖,稀近圆形,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钝形,上面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侧脉5-8对,下面明显。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小,2-5朵簇生于叶腋;无花瓣;萼片6,2轮;雄花花梗细,长l-8mm,通常被柔毛,萼片质较厚,长圆形至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外被疏短柔毛;雄蕊3枚,合生成柱状,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长l-3mm,密被柔毛,花萼与雄花的近同形,但稍短而厚,两面均被毛;子房密被绒毛,8-10室,花柱合生成环状,长宽与子房几相等,先端不扩大,与子房连接处缢缩。蒴果扁球形,直径8-15mm,常具8-10条明显纵沟,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花柱,密被短柔毛,成熟时带红色,种子近肾形,具三棱,长约4mm,红褐色。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8-10条纵沟。红色或红棕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25.30%。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 acid)29.1%,硬脂酸(stearic acid)0.9%,油酸(oleic acid)23.2%,亚油酸(linoleic acid)32.7%,亚麻酸(linolenic acid)14.1%。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叶煎剂对志贺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伤寒沙门菌等9种肠道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贺痢疾杆菌最敏感,在试管内的效价为1:1280;根煎剂无抗菌作用。

性味苦;凉;有小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复方①治疟疾:野南瓜一两。酒水各半煎,于疟发前二至三小时服。②治疝气初起:野南瓜五钱。水煎服。③治睾丸炎:鲜野南瓜三两,鸡蛋二个。先将药煮成汁,再以药汁煮鸡蛋,一日二次,连服二天。(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2.《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

3.《四川中药志》:治气痛,腰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鷩雉

    药材名称鷩雉拼音Bì 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原形态体长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药材名称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

  • 莕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莕菜药材名称莕菜拼音Xìnɡ Cài别名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来源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 龙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果药材名称龙珠果拼音Lónɡ Zhū Guǒ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来源西番莲科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酸,

  • 黄大豆

    《中药大辞典》:黄大豆药材名称黄大豆拼音Huánɡ Dà Dòu别名黄豆(《日用本草》)。出处宁原《食鉴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

  • 僵蛹

    《中药大辞典》:僵蛹药材名称僵蛹拼音Jiānɡ Yǒnɡ出处《中草药通讯》6:5,1972来源为蚕蛹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制法取白僵菌在25~28℃下经斜面培养10~12天,再将菌种用煮茧液作液体扩大

  • 锦香草叶

    药材名称锦香草叶拼音Jǐn Xiānɡ Cǎ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 (Levl. Et Van.) Guil

  •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苋根

    《中药大辞典》:苋根药材名称苋根拼音Xiàn Gēn别名地筋(《石药尔雅》)。出处《石药尔雅》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苋"条。性味甘,寒。①《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