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详该条。
病证名。由于脾失健运,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如涕如唾,连绵不断,并见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痠腹坠,或下肢浮肿,大便溏泻等。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
【介绍】:明代医家。分水(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人。出身世医家庭,曾任太医院吏目。推崇儒理,著有《医学会元》、《针灸原枢》。其子吴学易,也以医闻名。
古病名。指心痛、唇口变青、四肢逆冷之症。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多因阴寒之气上冲于心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者痛也,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案摩疗法》。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治疗部位,如鸡啄之状。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紧脉。《诊家正眼》:“曰急者,紧之别名也。”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而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泽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