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痿

肺痿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虚热者,症见咳声不扬,吐稠粘涎沫,口干咽燥,气急喘促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选用举肺汤元参清肺饮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紫苑散等方。虚寒者,症见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等。治宜温肺益气。选用甘草干姜汤,或人参白术茯苓等药。②传尸之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参见传尸条。③皮毛痿。《医宗必读·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参见皮毛痿条。

猜你喜欢

  • 尺寸

    ①尺脉与寸脉。《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②寸口脉。《难经·二难》:“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 口淡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景岳全书·口舌》:“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有虚、实之别

  •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 熇(hè 贺)

    ①火热炽盛。《素问·疟论》、《灵枢·逆顺》:“无刺熇熇之热。”《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熇熇喝喝然。”②喻性格热情。《灵枢·行针》:“重阳之人,熇熇高高。”

  • 豹文刺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指于患部前后左右的血脉针刺出血的刺法。以其针时出血,痕若豹纹,故名豹文刺。因心主血脉,故本法应心而

  • 海底捞明月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脏腑图点穴法》。两手捏住患儿手腕,两大指按住屈侧面,两食指缓缓分拨手腕伸侧面的筋脉。有通十二经络的作用。

  • 痢症三字诀

    书名。1卷。清·唐容川撰于1884年。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及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

  • 天河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①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清者,以我手三指,或二指,自大横纹推到曲池,以取凉退热,

  • 赵宗古

    【介绍】:宋代医生。任太医局太医。曾将名医郝允“六元五运”之法,绘图献给朝廷,行于世。

  • 黄连藤

    ①见《广东中草药》。为古山龙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黄藤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