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青龙汤治肺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
见《贵州草药》。为雪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宿食积滞不消而引起的呕吐。《证治准绳·幼科》:“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馊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病名。常见头皮疮疡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曲蟮拱头,蝼蛄窜穴。由暑热生疖失治所致。多发于小儿头皮,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如黄豆至梅李大小之疖肿,根底坚硬,继之形成脓肿,多自溃浓出;因脓泄不畅
古代养生术语。意为返老还童。《通俗编》:“急就章云,长乐无极老复丁。”《参同契》:“老翁复丁壮也。”
见世补斋医书条。
病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康维恂《眼科菁华录》:“睥眦气轮,初如椒疮榴子,或圆或长,状如红豆,此因从内而生,非同瘀积于外易消之比。”即火疳,详该条。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一作俞柎。据《韩诗外传》记载,他治病多采用外科手术,除一般皮表切割手术外,还能做开腹手术。另传俞跗可以巫术治病,使死者复生,系后人所加牵强附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