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法则之一。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雄黄(如皂角子大)六块,巴豆(不去皮油)、蝎尾各十五个。为细末,入白面五两五钱,水泛和丸,豌豆大,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浮于水上即去麸,每服二粒,温酒或茶水送
病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小儿易饥而渴,瘦瘠,腹胀下利,作(通嘶)声,目病生翳,睫闭不开,眵泪如糊,久而流脓,俗谓之疳毒眼。”与小儿疳眼同,详该条。
《仙拈集》卷三方。当归、赤芍药、肉桂、牛膝各二两,红花、苏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酒送服。治经闭,腰腿疼痛。
出《诗经》。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见温病条辨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大臣。字唐夫。四川阆中人。真宗赵恒时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据《宋史》记载,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因见岭南病者求神不求药,遂将所集验方刻于州驿石柱上
下厥,这里专指相对于上部头面的中焦脾土阳气不足,气机逆乱。因脾胃升降失调,胃气逆上冒于头部,导致头目昏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指寒邪不经过三阳经,直接侵犯三阴经,出现无热、恶寒及其他阴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