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据考古学的发掘证明,我国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中国猿人)已懂得用火。火的发现和使用,给灸治提供了条件,人类就有可能用火烘烤以至灼烫病痛所在,这可看成是灸法的起始。战国时期的书籍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说明灸法当时是一种通行的医疗方法。《灵枢·官能》篇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的不足。以后的医学文献,如《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备急灸法》、《神灸经纶》等,对灸法都有所发展。灸法多以陈艾作为灸火材料。《名医别录》曰:“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艾灸疗法适应范围较广,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猜你喜欢

  • 胃脘痈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 时复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未发问其所发之时,别其病本,在何经络;既发者,当验其形色经络,以别何

  • 太乙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

  • 追蚀脓法

    外治法之一。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外科理例》卷一:“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

  • 经行情志异常

    病名。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喃喃自语,精神异常。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火上扰所致。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心失濡养,血不荣脑,神不守舍,症见悲

  • 产褥感染

    病名。产后重证之一。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细菌侵入生殖器官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症见高热,恶寒,战慄,恶露多或有臭味成脓样等,多属产后发热,恶露不绝,热入血室等范畴。症状轻者宜清热解毒,逐瘀生新,用

  • 滚筋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即阴阳反掌。见该条。

  • 彻衣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指治疗热性疾病针刺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亦有认为取用热病五十九俞者。该篇还指出恶寒无汗,内外皆热,咽干欲饮的热性疾患,因奇输

  • 柘根

    出《备急千金要方》。即穿破石,详该条。

  • 十二经标本

    见六经标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