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泻之时,从荣置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深部候气,并向浅部引提。后世刺法以先深后浅为泻,理本于此。
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症状尚可有牙龈肿痛,耳鸣,或鼻衄、干咳、咯血等。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见《儒门事亲·风形》。指以手足抽动为主症的疾患。多因火盛肝旺,风动痰壅所致。症见双目上视,角弓反张,或手足颤振抽动不已,不能持物和步履,夜卧发热,遍身燥痒等。治宜平肝熄风或涌吐风痰。《罗氏会约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足小指穴。位于手、足小指(趾)尖端处。近世以在手者称小指尖,在足者称足小趾尖。主治食注,消渴,小便频
见《药材学》。为八楞木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该条。
病名。又名瘰疬。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所以名为鼠瘘,清·莫枚士《研经言》指出:“鼠性善窜,……瘘之称鼠,亦取串通经络为义。”
①指久患疮疡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②疮,通创。指创伤失血者,与久患疮疡者同一道理,临床治疗亦不宜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