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蝟皮丸

蝟皮丸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刺猬皮(烧存性)、蚺蛇头(烧存性)、魁蛤各一枚,蜈蚣一条半,虫、红娘子斑蝥(各去头足翅)、蛴螬蜘蛛水蛭(糯米炒)各三个,穿山甲三片,龙骨、炒川椒、川大黄黄连麝香桂心、水银各半两,石膏芒硝各一两,枯矾、滑石甘遂(与胡麻同炒)各二钱半,炮附子二枚,巴豆(去皮油)、雷丸各十五粒。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空腹、临卧各一次,温水送下,未觉则每服加一丸。治乌癞,症见皮肤变黑,痛痒如虫行,手足顽麻,或两肘如绳缚。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蝟皮(炙焦)一两,炒槐花、炒艾叶白芍药、炒枳壳地榆川芎当归、煅白矾黄芪贯众各半两,血余炭三钱,猪后悬蹄垂甲(炙焦)十枚,皂角(去弦核,醋炙黄)一挺。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诸痔出血,里急疼痛。③《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方。刺蝟皮(酒浸,焙)三至四个,槐米一斤,当归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温酒送下。治痔漏。

猜你喜欢

  • 椒疮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椒疡。多因眼部不洁,受风热毒邪侵袭,加之脾胃素有湿热,致眼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而发。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状如花椒。自觉眼部沙涩痒痛,羞明流泪等。相当于今之沙眼

  • 手拇指(或足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相当于手部的拇短屈肌和足部的短屈肌部分)。《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

  • 川连

    见《本草蒙筌》。为黄连之处方名,详该条。

  • 厥阴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厥阴肝经而成的脚气。证见腰胁偏疼,从足大趾连及足跗上廉、上腘至内廉,循股环阴器,抵小腹,夹脐诸处胀痛,两脚挛急,咽干,呕逆,洞泄。若自汗者为风胜

  • 医籍考

    见中国医籍考条。

  • 赵铨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 促脉

    脉象之一。脉来急促有力而呈不规则间歇。《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主阳盛热实,血气痰食停滞,亦主肿痛。《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阳盛则促,脉疾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

  • 口角疮

    病名。见《幼幼集成》。系指口角生疮,多见于小儿。即口吻疮。详该条。

  • 胎前阴门肿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多因脾肾阳虚,温化健运失职,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

  • 三秽液毒

    古痘疮的病因学名称。出宋·陈文中《痘疹方论》,所指有三:①五脏六腑秽液之毒,发为水泡疮;②皮膜筋肉秽液之毒,发为浓水泡疮;③气血骨髓秽液之毒,发为脓血水泡疮,三毒既出,则发为疹痘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