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脾胃虚寒,中阳不振,寒湿停滞,气机不畅而致腹痛。症见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止,喜按喜热,得食则舒缓,面色白,形寒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养脾胃,甘缓止痛。用小建中汤加黄芪。
出《济生方》。为豚卵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针灸集成》。即长谷。见该条。
书名。即所谓“三世医书”之一。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成书年代不详,已佚。
病证名。又名孟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
病证名。浮肿的一种类型。因大肠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大肠转化失常,气机紊乱,水湿内停,聚散无常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乍虚乍实(水肿时消时肿,时而便溏,时而便秘)。治宜化湿利水,用胃苓汤。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虫白蜡,详该条。
盒式藏针用具。多用金属制成,内部分成若干小格,安放不同长度的针具,便于临床消毒和应用。
见三因极-病证方论条。
又称行针。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运针的方法,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如需作长时间运针,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