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与胬肉攀睛相似,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直达黑睛,即“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蝗状,横卧于中”(《证治准绳·杂病》)。参见胬肉睛条。
旧时对医界的颂称。相传三国时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但求患者于病愈后在其宅旁种杏一株,日久杏树成林。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医术高明。
见鼷穴条。
指气分的热邪炽盛。症见壮热不恶寒、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P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证名。指邪气内结,胸腹胀满疼痛,手不可近者。多因太阳病、太少并病误下,表热内陷或实邪传里,与胸中水饮互结而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首为方剂总论,次为各论,共21章。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类别及其主要成方。选方约300余首,列述各方的组成、用法、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