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指年龄未衰老而出现须发灰白的症象。《医述·须发眉》:“血虚者,其须发早白。”多由肾虚营血衰少,失却润养所致。宜益肾滋阴血为主。用首乌延寿丹,或旱莲膏等常服。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心气绝而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因以讨论人体的四海为主,故名。篇内主要论述人体的胃、冲脉、膻中、脑四者,既是全身精神气血的来源,也是营卫气血、十二经脉汇合之处,故以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命名。并进一步阐述了四
人体部位名。通“巅”。即头顶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心脉……微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若脉而微,……其耳必鸣,其疾在巅。”
证名。指头部自觉重坠,或如布带困裹的感觉。出《素问·刺热论》。多因外感湿邪、疫气或湿痰壅阻所致。《证治准绳·头重》:“头重,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湿淫外着也,因人之湿痰上蒸也,……外着内蒸必壅蔽清道,致
【介绍】: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年)。
见《河北药材》为土木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千金翼方·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