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水

阳水

病证名。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湿、热、暑邪等所致。《丹溪心法·水肿》:“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医学入门·水肿》:“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证。”治宜发汗、利水及攻下等法。凡肺气失宣,三焦壅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起病即见恶寒发热咳嗽咽痛,面部浮肿小便短少,苔薄脉浮等证,宜疏风宣肺,清热利水,如越婢汤五皮饮等方。若见浮肿不退,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腹胀满,苔黄脉数等实证,宜清热逐水,用八正散疏凿饮子等。参见水肿、遍身肿条。

猜你喜欢

  • 颈臂

    经外奇穴名。见《芒针疗法》。位于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向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深部在前斜角肌外缘稍内处,正当臂丛神经根;并有颈浅及颈横动、静脉的分支通过。主治上肢瘫

  • 鬼臾区

    一作鬼容区,又叫大鸿,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脐风锁口方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蜈蚣一个,蝎尾五个,僵蚕七个,瞿麦半钱。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或用薄荷汤调下。治小儿脐风锁口。

  • 气迫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温病浅说

    书名。不分卷。清·温载之撰。刊于1886年。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著中,《温病条辨》头绪纷繁;《温热经纬》辞义深奥,不易为读者所掌握。遂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本书。书中阐述温病证治。介

  • 方仁渊

    【生卒】:1844~1926【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医学家。字耕霞。江苏江阴人。对临证各科均有心得,著有医案、医话,并辑录《王旭高医案》四卷行世,包括内、外、妇、幼各科,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另撰《新编

  • 脾湿热

    指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蕴生热,湿热郁蒸的病机。症见脘痞腹胀、食少倦怠、恶心满闷、便溏不爽、尿少而黄,甚则身目俱黄,舌苔黄腻,脉濡数。又如皮肤病的湿疹、脓疱疮等亦多与脾湿热有关。治宜淡渗利湿或辅以芳香

  • 常瀛泉

    【介绍】:见常效先条。

  • 内急外弛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 形胜色

    形色不相称的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把人按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所属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如木形人色见黄,为木胜土;火形人色见白为火胜金,称为形胜色。这种附会的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