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每目痛则头亦痛,寒热交作如疟状。凡病发则目痛,目痛则病发,轻则一年数发,重则一月数发,肝肾俱虚之故。热者,内之阴虚火动,邪热也;寒者,荣卫虚,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本证
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①指针刺未能得气时,停针不动,静候片刻,以待气至。《针经指南·标幽赋》:“次察应至之气……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气至而有效”即指针刺必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文人。字肖愚。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平事迹未详。辑有《唐乐府》等书。他对医学很注意,曾校刊和辑刻不少医书。其中如《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河间六书》、《痘疹大全八种》等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亦名妊娠消渴。《妇科胎产百病》:“胎前消渴是三焦火盛,四物汤加生地、黄柏立效。”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