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哑瘴喉风。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黄芩二两,红花、苏木、黄连、羌活、薄荷、炒栀子、香附、生地黄、当归赤芍药、木贼、甘草、川芎各一两,大黄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妇女逆经,血随气行,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营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起于脾经,食煎炒油炽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以致毒气不能流行,聚结喉根,若不速治,毒闭即死。”即咽喉肿痛。详该条。
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各详该条。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见《种子植物名称》。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