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雀瓮

雀瓮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瓮

药材名称雀瓮

拼音Què Wènɡ

别名黄刺蛾[成虫名]、枣刺蛾、刺毛虫、洋辣子、天浆子、枣八角

来源昆虫纲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Walker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以带有石灰质硬茧的蛹入药。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清热定惊。

治小儿惊风,痢疾。用量1~3枚。

治小儿急慢惊风:雀瓮,白僵蚕全蝎各3枚,共研细面,每服2分,麻黄0.5钱,煎汤送下。

治乳蛾,喉痹:雀瓮去壳,慢慢嚼烟。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瓮

药材名称雀瓮

拼音Què Wènɡ

别名躁舍(《本经》),帖嘶房(《别录》),雀儿饭瓮(《蜀本草》),蛓毛虫窠(《日华子本草》),棘刚子、天浆子(《本草图经》)。

出处《本经》

来源为刺蛾科昆虫黄刺蛾虫茧。8月采收。

原形态体黄褐色,长约15毫米,翅展约35毫米;雄蛾体较小。头部褐色,复眼1对,椭圆形,黑褐色;触角鞭状,暗黄色;胸部密被细毛。翅2对,前翅自翅顶向后方伸出暗褐色斜线2条,由此内部的线条为界,其外侧至外缘均呈褐色;内侧呈黄色,并有褐色小点2个;后翅为淡黄褐色。足3对,内侧略现黑褐色。腹部雄虫较小,雌者肥大。幼虫初孵化时黄色,成熟时变为黄绿色,头小,腹部肥大,体两侧各节有小突起,上生褐色刺毛。7~8月间结茧,呈椭圆形,长约15毫米,灰白色,并有数条暗黑色粗斜线,质甚坚硬。

生境分部幼虫多栖于梨、苹果、枣、柿、樱桃、李等果树上,食害嫩叶。我国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均有分布。

性味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风、脐风、痫疾。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撮口病,先赘小儿口傍,令见血,以瓮碎取汁涂之,亦生捣鼠妇并雀瓮汁涂。"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复方①治小儿慢惊:天浆子(有虫者)、白僵蚕、干蝎(三物微炒)各三枚。捣筛为末。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日三。肋、儿大小加减之。(《本草图经》)

②治小儿急惊风搐搦:天浆子(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钱。上捣罗为散,以软饭和丸,如粟米大。不计时候,以荆芥汤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㈠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瓮子内物,和奶汁研灌之。㈡赤足蜈蚣一枚,雀儿饭瓮子(不开口者)五个。和烧为灰,细研。每服以粥饮调下三字。

④治小儿脐风:天浆子(有虫者)一枚,真僵蚕(炒)一枚,腻粉少许。研匀,以薄荷自然汁调灌之,取下毒物。(白龙膏)

⑤治小儿痫疾:棘枝上雀瓮,研,其间虫出,取汁灌之。(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瓮

药材名称雀瓮

拼音Què Wènɡ

英文名Moth cocoon

别名躁舍、 蛄蟖房、雀儿饭瓮、蛓毛虫窠、棘刚子、天浆子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 RAN 蟖,蚝虫也。此虫多在石榴树上,俗为蚝虫,其背毛亦螫人。生卵形如鸡子,大如巴豆。今方家亦不用此。

2.《纲目》: RAN蟖俗呼毛虫,又名杨瘌子,因有螫毒也。处处树上有之,牡丹上尤多。人药惟取榴棘上房内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刺蛾科动物黄刺蛾的虫茧。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Monema flavescens Walker]

采收和储藏:秋季从树枝上取下,蒸后,干燥即成。

原形态黄刺蛾,头和胸部黄色,足暗红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两条暗褐色横线从翅尖向后斜伸,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后呈松散圆斑,为内半部黄色的分界线,外面 一条伸达近后角处;后翅赭黄色,腹部雄虫较小,雌虫肥大。幼虫初孵化时黄色,成熟时变成黄绿色,头小,腹部肥大,体两侧各节有小突起,小生褐色刺毛。7-8月间结茧,呈椭圆形,长约15mm,灰白色,并有数条暗黑色斜线,质甚坚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幼虫多栖于梨、苹果、枣、柿、樱桃、石榴、李等果树上,食害嫩叶,结茧于树权杈或枝干上越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椭圆形的空壳,直径6-10mm,其一断侧面呈截断形,正面则为一圆口,表面灰色,有纵一菜褐色条纹,侧面有一棕色纵形条沟,为原附着树枝上的残痕。体轻,石灰质,捏则易碎,味淡。

药理作用1.抗缺氧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雀瓮水提取液2g/kg,1.5g/kg和1g/kg,可以显着延长小鼠的缺氧存活时间。给大鼠股静脉注射0.5g/kg和0.25g/kg雀瓮水提取液,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2.抗惊劂作用,小鼠腹腔注射10g/kg,5g/kg,2.5g/kg雀瓮水提取液,可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劂。

3.催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20g/kg雀瓮水提取液,对硫喷妥钠阈下剂量催眼作用有协同作用。

4.镇痛作用,小鼠扭体法和尾电刺激法10kg/kg和20g/kg雀瓮水提取液腹腔注射给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5g/kg雀瓮水提取液腹腔注射给药,小鼠热板法的镇痛铲果不明显。

5.抗炎及抗溃疡作用,100%雀瓮幼虫水撮 液以10g/kg或20g/kg给大鼠灌胃4天,显着抑制角叉菜胶所至足肿胀作用。同样剂量,每日灌服2次,连续数月,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足肿胀有显着抑制作用。水提取液10g/kg剂量灌胃,每日2次,连续22天,对醋酸所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毒性,小鼠尾静脉注射雀瓮水提取液,按综合法计算:雀瓮水提取液LD50为14.68+/-1.16g/kg。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熄风止惊;解毒消肿。主小儿惊风;脐风;癫痫;乳蛾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个。

复方①治小儿慢惊: 天浆子(有虫者)、白僵蚕、干蝎(三物微炒)各三枚。捣筛为末。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日三。随小儿大小加减之。(《本草图经》)②治小儿急惊风搐搦: 天浆子(生用)三枚, 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钱。上捣罗为散,以软饭和丸,如粟米大。不计时候,以荆芥汤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 一、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瓮子内物,和奶汁研灌之。二、赤足蜈蚣一枚,雀儿饭瓮子(不开口者)五个。和烧为灰,细研。每服以粥饮调下三④治小儿脐风: 天浆子(有虫者)一枚,真僵蚕(炒)一枚,腻粉少许。研匀,以薄荷自然汁调灌之,取下毒物。 (白龙膏)⑤治小儿痫疾: 棘枝上雀瓮,研,其间虫出,取汁灌之。(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各家论述1.《本经》: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

2.《本草拾遗》:主小儿撮口病,先小儿口傍,令见血,以瓮碎取汁涂之,亦生捣鼠妇并雀瓮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蜂蜜

    《中国药典》:蜂蜜药材名称蜂蜜拼音Fēnɡ Mì英文名MEL别名蜂糖、蜜糖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

  • 大麦醋糟

    药材名称大麦醋糟拼音Dà Mài Cù Zāo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粕。性味《纲目》:"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q

  • 野芝麻花

    药材名称野芝麻花拼音Yě Zhī Mɑ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阴干。原形

  • 竹叶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蕉药材名称竹叶蕉拼音Zhú Yè Jiāo别名戈燕[傣名]来源竹芋科竹叶蕉Donax canaeformis (Forst.)K. Schum.,以块根或茎

  • 栗花

    《中药大辞典》:栗花药材名称栗花拼音Lì Huā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q

  • 白云瓜皮

    药材名称白云瓜皮拼音Bái Yún Guā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原形态蓝花土瓜多年生缠绕草本。具纺锤状块根,含淀粉。茎细长,圆柱形

  • 新疆藜芦

    药材名称新疆藜芦拼音Xīn Jiānɡ Lí Lú别名藜芦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阿尔泰藜芦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trum lobelianum Brn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晒

  • 鸢胆

    《中药大辞典》:鸢胆药材名称鸢胆拼音Yuān Dǎ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胆。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复方治心胃气痛:鸢胆、鸢心、鸢肚。共炕

  • 铁篱巴果

    《中药大辞典》:铁篱巴果药材名称铁篱巴果拼音Tiě Lí Bā Guǒ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果实。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马甲子根"条。功能

  • 苍耳花

    《中药大辞典》:苍耳花药材名称苍耳花拼音Cānɡ ěr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功能主治①《纲目》:"主白癞顽痒。"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