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肿

风肿

病症名。①肿病之一,出《灵枢·五变》,又称痛风肿痛风身肿。《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湿三气郁而为肿,因脾土不足,木火太盛,胃中纯是风气,所以清气不升,腹作胀,浊气不降,大便闭涩,经曰,中满泻之于内者是也。外症走注疼痛,面皮粗,麻木不仁,先服三和散,次服小续命汤,大便闭去附子,加槟榔、牵牛,日久者,金丹,风从汗散故也。虚弱不敢汗者,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苍术防风。汗多者,防己黄芪汤。”《证治汇补·水肿章》:“风肿走注疼痛,皮粗麻木,即痛风身肿是也。”②外科病证之一。《诸病源候论·风肿候》:“凡人忽发肿,或着四肢,或在胸背,或着头项,……久不瘥,气结盛生热,乃化为脓血,并皆烂败,则杀人。”

猜你喜欢

  • 黄疸二十八候

    古代对黄病的一种分类法。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即黄病候、急黄候、黄汗候、犯黄候、劳黄候、脑黄候、阴黄候、内黄候、行黄候、癖黄候、噤黄候、五色黄候、风黄候、因黄发血候、因黄发痢候、因黄发痔候、因黄

  • 阴精石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

  • 药园

    唐代官方在京师设置的种植药材和培养药材种植人员的机构。属太医署。择良田300亩为园,设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招收年在16~20岁的一般民间青年,共八人,作为药园生,随药园师劳动学习。学成可升药园

  • 石痈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而成。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如石……”。宜内服升麻汤,外用生商

  • 临证指南医案

    书名。简称《临证指南》。10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

  • 褚澄

    【生卒】:?~483【介绍】:南北朝南齐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彦道。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建元年间(479~480)为吴郡太守。博好医方,精岐黄术,无问贵贱皆先审其苦乐、荣悴、乡壤、

  • 面瘦

    指面部肌肉消瘦。多因体虚久病,气血耗损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 泡络突睛

    病证名。指胞肿睛突之候。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泡肿者脾湿也,当消其湿。丝络红者心热也,当清其热。突睛者肝实也,宜疏其肝。”参见突起睛高条。

  • 电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用电麻仪(即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而达到镇痛目的,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麻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