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因大肠与肺输转运行不息而得名。
书名。12卷。明·王思义撰。约成书于15世纪。本书即《三才图会》内容之一。是以图为主的图解性植物学。共收录植物(草木类,主要是药用植物)531种。每种均先绘原植物图,后记该植物的产地、形状,别名及性味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5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骶管裂孔相平处。或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一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
病证名。多由脾胃损伤,致气壅滞而成。清·潘楫《医灯续焰》:“胀谓胀于外,满谓满于中,排脏腑而廓胸胁,急皮肤而露筋脉,脐凸腰圆,鼓之如鼓,胸腹之疾也。间亦有胀及于头面四肢者,与水肿大同小异,而此则无水也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书名。近代喉科专著。题名破头黄真人撰。2卷。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症治。现有《三三医书》本。
证名。指下午三至五时左右发热。《类证活人书·问伤寒疟状》:“问伤寒疟状,有阳明证,病人烦热汗出,如疟状,日晡发热而脉浮虚者与桂枝汤,脉实者宜承气汤。”本症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称日晡所发热。参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即黄风内障。详该条。
证名。指两眼巩膜泛现黄色。有虚实之辨。《罗氏会约医镜·杂证》:“然目黄亦有虚实之异。实热之黄,以湿热内蓄、郁蒸而成,清其热而黄自退;若虚寒之黄,以元阳日剥,津液消索而然,即无烦热脉症,惟有干涸枯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