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10卷,已佚。
证名。出《灵枢·卫气》。①指眩晕。《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②指视物黑暗不明。《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证治汇补·眩晕章》
见针灸传真条。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作臑。形容肌肉、皮肤、身体、眼睑等的跳动。《素问·气交变大论》:“肌肉瞤酸,善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筋惕肉瞤,此为逆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手少阳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精属阴,故称。①泛指阴液。《素问·六微旨大论》:“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素问·五常政大论》:“阴精所奉,其人寿。”参阴液条。②指生殖之精。
见《血证论》。即月经。详该条。
证名。指自觉饥饿,但不欲食。多由寒湿阻胃或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灵枢·大惑论》:“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治用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升阳益胃汤等。
见《广西中草药》。即四方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