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不凋木

不凋木

药材名称不凋木

拼音Bù Diāo Mù

别名格棒子、格棒棒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积木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var.microphyll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叶石积木,落叶或半常绿多刺灌木,高1-2m。枝开展,幼时紫褐色,被疏灰白色柔毛,老时黑褐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15-31片,边叶柄长1.5-3cm,宽1-1.5cm,近于无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片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5mm,宽2-4mm,先端急湖或短尖头,表面深绿色,背面被疏短柔毛;小叶近无柄;叶轴具猛烈翅;花两性,伞房花于枝顶,有花3-8朵;总花梗与花梗均被疏柔毛;苞片线状披针形,被柔毛,时落;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与萼筒近等长;花瓣5,狭卵形,白色;雄蕊20,花柱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梨果卵形,直径5-6mm,蓝黑色,宿萼反折。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750-2700m的山坡、路旁、干燥河谷两岸、松林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益肾;调中。主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茵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茵芋药材名称茵芋拼音Yīn Yù别名黄山桂来源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毒性

  • 红穿破石

    药材名称红穿破石拼音Hónɡ Chuān Pò Shí别名猛公刺。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小金狗

    药材名称小金狗拼音Xiǎo Jīn Gǒu别名金丝矮陀陀、黄鼠狼、金毛狗、活血草、青蕨、金毛狮子草、石猪鬃、小爬岩姜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金丝矮陀陀为名,云:“生云南山石间,茎叶皆如蕨,而

  • 扛板归根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根药材名称扛板归根拼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根。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功能主

  • 盐肤木皮

    药材名称盐肤木皮拼音Yán Fū Mù Pí别名盐麸树白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去掉栓皮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sis M

  • 鸢油

    《中药大辞典》:鸢油药材名称鸢油拼音Yuān Yóu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鸢油和烟油,搽癞子。摘录《中药大辞典

  • 沙枣花

    《中药大辞典》:沙枣花药材名称沙枣花拼音Shā Zǎ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7月采。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

  • 木半夏根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药材名称木半夏根拼音Mù Bàn Xià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 光头前胡

    药材名称光头前胡拼音Guānɡ Tóu Qián Hú别名岩防风、棕包头、鸡肢前胡、独活、岩棕、官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岩前胡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ucedanum

  • 大羽铁角蕨

    药材名称大羽铁角蕨拼音Dà Yǔ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Largepinna Spleenwort别名萃补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大羽铁角蕨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