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凤尾贯众

凤尾贯众

《中药大辞典》:凤尾贯众

药材名称凤尾贯众

拼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17厘米。根茎直立,具叶柄残基,表面被膜质鳞片,鳞片披针形,浅棕色,先端尖,边缘具齿;根丛生,纤细坚韧,黑棕色。1回羽状复叶簇生;叶柄长4~5厘米,基部具鳞片,阔卵形,浅棕色,边缘有不明显细齿1叶轴下端被有狭细鳞片;小叶互生,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具刺,大小不一,以基部上侧1枚显着增大,耳状,叶顶及齿端均呈刺状,叶片基部阔楔形,偏斜,不对称,两面均被短毛。孢子囊近圆形,散生,棕色。

生境分部喜生阴处石上。

性味性平,味辛微苦涩。

功能主治止血。治便血,鼻衄,妇女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凤尾贯众

药材名称凤尾贯众

拼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

英文名Herb of Acanthophyllous Shield Fern

别名贯众耳蕨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acanthophyllum(Franch.)Chr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8-50cm。根茎短而直立,连叶柄密被深棕色、卵圆形大鳞片,先端长钻状,常扭曲,边缘有锯齿。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头,基部不变狭,一回深羽裂;羽片4-7对,披针形,长约2cm,近羽裂,有羽片3-4对,或下部数对羽片为羽状,向上的羽片仅基部上侧有1片分离的小羽片;裂片近圆形或椭圆形,全缘,先端有1长刺状硬尖头,叶上面光滑,下面被棕色、纤维状鳞毛;叶轴密被红棕色、钻形小鳞片,脱落后留有痕迹。孢子囊群每裂片有2-4个;囊群盖深棕色,边缘有不整齐的小齿,早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山坡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平;辛;微苦;涩;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主便血;鼻衄;妇女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临床应用凤尾贯众投入水缸,可解水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花列当

    药材名称大花列当拼音Dà Huā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四川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obanche megalantha H. Smith [O.aximia H.Sm

  • 马桑叶

    《中药大辞典》:马桑叶药材名称马桑叶拼音Mǎ Sānɡ Yè出处《本草便方》来源为马桑科植物马桑的叶。4~5月采收。原形态马桑(《草木便方》),又名: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

  • 壶卢

    《中药大辞典》:壶卢药材名称壶卢拼音Hú Lú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

  • 石柑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柑子药材名称石柑子拼音Shí Gān Zǐ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Raf.)Merr.;石柑子P. cathcartii Sc

  • 刺瓜

    药材名称刺瓜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

  • 白云花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云花根药材名称白云花根拼音Bái Yún Huā Gēn别名法罗海、滇独活、毛爪参、香白芷[云南]来源为伞形科牛尾独活属植物白云花Heracleum repu

  • 木槿

    药材名称木槿拼音Mù Jǐn别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性味甘、平、滑、无毒。功能主治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

  • 鸬鹚(鸬鹚)

    药材名称鸬鹚(鸬鹚)拼音Lú Cí别名鸬鹚、鸬饲、水老鸦、鱼鸦、鱼鹰、鮱鸦来源鹈形目鸬鹚科鸬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地区河

  • 乌灵参

    药材名称乌灵参拼音Wū Línɡ Shēn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出处本品未见本草记载。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

  • 伴蛇莲

    《中药大辞典》:伴蛇莲药材名称伴蛇莲拼音Bàn Shé Lián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