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吊兰

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兰

药材名称吊兰

拼音Diào Lán

别名硬叶吊兰、钓兰

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

性味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吊兰

药材名称吊兰

拼音Diào Lán

别名桂兰、葡萄兰、钓兰、树蕉瓜、浙鹤兰、兰草、倒吊兰、土洋参、八叶兰、丛毛吊兰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Baker[Anthericum comos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吊兰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肥厚,呈纺锤状。叶自根际丛生,多数;叶细长而尖,绿色或有黄色条纹,长10-30cm,宽l-2cm,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有时长达50cm,常变为匍枝,近顶部有叶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叶状,裂片6枚;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花药开裂后常卷曲;子房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状扁球形,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各地广泛栽培,供作观赏。

资源分布:非洲南部。

栽培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光照、温度变化适应性强,最佳生长温度为13℃。

2.栽培技术:分株繁殖。幼株种植后,在其发根完整,有新的生长点以前,不要急于将母株切断。此外,用肉质根繁殖也可。

3.冬季温度低时,务必使植株保持干燥。春、夏季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秋季、冬季减少浇水量,但冬季也不能使土壤全干。生长期每旬施用腐熟稀薄的肥水1次,冬季每月施1次。

性状性状鉴别 须根圆柱状纺锤形,上有短根茎。完整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0-30cm,直径宽1-2cm,顶端渐尖,基部抱茎;色深绿,有的具黄色纵条纹或边缘为黄色;质较坚硬。有的尚具花葶及花序。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枳椇木皮

    《中药大辞典》:枳椇木皮药材名称枳椇木皮拼音Zhǐ Jǔ Mù Pí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性味《纲目》:&qu

  • 乔木五加

    药材名称乔木五加拼音Qiáo Mù Wǔ Jiā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锈毛吴茱萸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euodiaefolius Franch.var .fer

  • 蛇白蔹

    药材名称蛇白蔹拼音Shé Bái Liǎn别名山胡烂、见毒消。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东北蛇葡萄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Maxim.)Tr

  • 水晶鱼

    《中药大辞典》:水晶鱼药材名称水晶鱼拼音Shuǐ Jīnɡ Yú别名鳡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银鱼科动物太湖短吻银鱼的全体。原形态体细长,略呈圆筒形,后段较侧扁

  • 丝瓜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根药材名称丝瓜根拼音Sī Guā Gēn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根。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鼻炎

  • 母猪藤

    药材名称母猪藤拼音Mǔ Zhū Ténɡ别名过路边、蜈蚣藤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茎叶。原形态蔓生草本。枝光滑或微被短柔毛,具叉状分歧卷须。掌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有

  • 黑珠芽薯蓣

    药材名称黑珠芽薯蓣拼音Hēi Zhū Yá Shǔ Yù别名野胭脂、毛狗卵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黑珠芽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met Bu

  • 大黄连刺

    药材名称大黄连刺拼音Dài Huánɡ Lián Cì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 山甘草根

    药材名称山甘草根拼音Shān Gān Cǎo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

  • 地五泡藤

    药材名称地五泡藤拼音Dì Wǔ Pào Ténɡ别名灰毛泡(《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家正牛(苗名)。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五泡藤的根、叶。夏、秋采收。原形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