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大果臭椿皮

大果臭椿皮

药材名称大果臭椿皮

拼音Dà Guǒ Chòu Chūn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var.sutchuenensis (Dode)Rehd.et Wils. [A.sutchuenensis Dod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挖取根部,刮去粗皮,剥取根白皮,切丝,晒干。

原形态大果臭椿 落叶乔木,高10-30m。树皮灰色或淡褐色,幼枝无毛,红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紫色,长5-10mm;叶片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大,长9-14cm,宽1.5-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无纤毛,近基部两侧有粗齿1-2对,每粗齿背面有1腺体。花小,杂性,白色带绿,排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长35-50cm;花瓣长约2.5cm,两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10,长于花瓣,花丝基部被粗毛;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心皮5,花柱扭曲,粘合,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4.5-7cm,宽1.5-2cm,微带红褐色。种子1颗,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500m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根皮含樗苦素(ailanthin)及皂甙(saponin);木材含树脂(resin),鞣质(tannin),碳水化合物(carborhydrate)及香草醛(vanillin)等。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玉簪

    药材名称水玉簪拼音Shuǐ Yù Zān别名青竹、草莲来源药材基源:为水玉簪科植物水玉簪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mannia distith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八角枫花

    《中药大辞典》:八角枫花药材名称八角枫花拼音Bā Jiǎo Fēnɡ Huā别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

  • 白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药材名称白皮拼音Bái Pí别名牛千斤来源卫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淡,平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

  • 鹅臎

    《中药大辞典》:鹅臎药材名称鹅臎拼音é Cuì别名鹅尾罂(《日华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化学成分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

  • 臭茉莉叶

    药材名称臭茉莉叶拼音Chòu Mò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重瓣臭茉莉和臭茉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lerodendrumphilippinumSchauer2.C.phili

  • 柯蒲木

    《中药大辞典》:柯蒲木药材名称柯蒲木拼音Kē Pú Mù别名勐呵(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夹竹枕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实、叶。果,秋季采收。叶,全年可采。原形态云南蕊木,又

  • 蔓剪草

    药材名称蔓剪草别名回叶对剪草来源萝藦科蔓剪草Cynanchum chekiangense M.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瘴气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瘴气藤药材名称瘴气藤来源豆科瘴气藤Stizolobium venulosum Pip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