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莴苣

山莴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莴苣

药材名称山莴苣

拼音Shān Wō Jù

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

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以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春夏开花前挖根,除杂质,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阑尾炎,扁桃体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莴苣

药材名称山莴苣

拼音Shān Wō Jù

别名野生菜(《广州植物志》),土莴苣(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鸭子食(《东北植物检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国药植图鉴》),野莴苣(《杭州药植志》),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河南中草药手册》)。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全草。春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80~150厘米,被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5厘米,不裂,或边缘具齿裂或羽裂;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叶缘略带暗紫色;无柄,基部抱茎;茎上部的叶呈长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舌状花淡黄色,日中正开,傍晚闭合;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形而扁,黑色,喙短,喙端有白色冠毛一层。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白龙头)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略边、荒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救荒本草》:"味微苦。"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服,可以解热;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莴苣

药材名称山莴苣

拼音Shān Wō Jù

英文名Herb of Indian Lettuce

别名野生菜、土莴苣、鸭子食、白龙头、苦芥菜苦菜、野莴苣、苦麻、驴干粮、苦马菜、野大烟、苦麻菜、败酱草、苦马地丁、土人参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莴苣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间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山莴苣 二年生草本,高90-120cm,或更高。茎无毛,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形多变化,条形、长椭圆状条形或条状披针表,不分裂而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至羽状或倒向羽关深裂或全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具锯齿状针刺;上部叶花期枯萎;上部叶变小,条状披针形或条形;全部叶有狭窄膜片状长毛。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宽或窄的圆锥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小花25个,舌状花淡黄色或白色。瘦果黑色,压扁,边缘不明显,内弯,每面仅有1条纵肋,喙短而明显,长约1mm,冠毛白色。花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田间、路六、灌丛或滨海处。除西北外,几广大布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多自顶部分枝。长5-15cm,直径0.7-1.7cm。顶端有圆盘形的芽或芽痕。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机警向点状须根痕;经加工蒸煮者呈黄棕色,半透明状。质坚产,较易折断。折断面近乎平坦,陷约可见不规则的形成层环纹。有时有放射状裂隙。气微臭,味微甜而后苦。茎长条形而帛皱,叶互生,无柄,叶形多变,叶缘不分裂、深裂或全裂,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有的可见头状花序或果序。果产黑色有灰白色长冠毛。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最外层偶见呈切延长的表皮细胞,黄棕色。皮层很窄,由3-10数列切微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细胞径向壁上有时可见凯氏点。韧皮部薄壁细胞靠近内皮层处赤呈切向延长,向内侧为类圆形;筛管群与乳管群交错呈放射状,排列成一狭行,乳管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约至24μm。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阔,导管大多呈一列性放射状排列,为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直径约至36μm。射线宽5-19列细胞。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菊糖大量存在,形巨大,类圆形或扇形,纹理清晰。②木栓细胞呈长方形,长60-90μm,宽40-60μm。③乳管分枝状或成碎片,多与薄壁细胞共存,内充满乳汁。直径约16-28μm。④导管多为网纹和梯纹,单独或成束存在;赤可见螺纹导管,细小。直径12-20μm。⑤纤维较少,呈长梭形,胞腔明显,壁木化,单个或成碎段。

化学成分全草含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α-amyrin,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伪蒲公英甾醇(pser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itgmasterol)[1,2]。

药理作用山莴苣所含的豆甾醇可明显降低小鸡血中胆固醇,而对心和肼无明显影响[1]。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咽喉肿痛;肠痈;疮疖肿毒;子宫颈炎;产后瘀血腥痛;疣瘤;崩漏;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茎、叶煎服,可以解热;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喜树叶

    《中药大辞典》:喜树叶药材名称喜树叶拼音Xǐ Shù Yè出处江西《中草药学》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药理作用详"喜树

  • 球衣藻

    药材名称球衣藻拼音Qiú Yī 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衣藻科植物球衣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水生

  • 草木樨

    药材名称草木樨拼音Cǎo Mù Xī别名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来源豆科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 海藻

    《中国药典》:海藻药材名称海藻拼音Hái Zǎo英文名SARGASSUM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

  • 龙常草

    药材名称龙常草拼音Lónɡ Chánɡ Cǎo英文名Manchurian Beakgrain别名粽心草出处始载于《名医别录》。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木科龙常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arrhena

  • 慈竹

    药材名称慈竹拼音Cí Zhú别名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来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以竹芯、竹叶、竹根(根状茎)入药。

  • 杯苋根

    药材名称杯苋根拼音Bēi Xià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原

  • 荔枝核

    《中国药典》:荔枝核药材名称荔枝核拼音Lì Zhī Hé英文名SEMEN LITCHI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

  • 白桦皮

    药材名称白桦皮拼音Bái Huà Pí别名刻因托斯(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桦木科植物疣枝桦的树皮。采伐树木时剥皮,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原形态疣枝桦,又名:疣

  • 鸡枞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枞药材名称鸡枞拼音Jī Zōnɡ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鸡枞Collybia albuminosa (Berk.)P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