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香科科
药材名称庐山香科科
拼音Lú Shān Xiānɡ Kē Kē
别名双判草、野荏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庐山香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pern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庐山香科,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0.6-1m,密被白色下弯的短柔毛。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5-5.3cm,两面被微柔毛,下面脉上与叶柄被白色稍弯曲的短柔氇。假穗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花具细梗;花萼钟状,喉部内具毛环,二唇形,上唇中齿极发达,近圆形,2侧齿长不及中齿之半,下唇2齿三角状钻形,二齿间弯缺裂至喉部;花冠白色,或带红晕,筒稍伸出,檐部单唇形,唇片与筒成直角,中裂片特发达,椭圆状匙形,内凹,最后一对裂片近三角形;雄蕊超过花冠筒一半以上;花盘盘状,全缘。小坚果倒卵形,具网状雕纹,合生面不达小坚果全长1/2。花期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原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类化合物;庐山香科素(teupernin)A、B、C、D,山藿香定(teucvidin),黄花石蚕素(teuflin),高山香科素(montanin)D,林石蚕素(terscorodonin)等。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肝活血。主肺脓疡;小儿惊风;痈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