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库页悬钩子

库页悬钩子

《中药大辞典》:库页悬钩子

药材名称库页悬钩子

拼音Kù Yè Xuán Gōu Zi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蔷薇科植物库页悬钩子茎叶。7~8月采割,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幼枝有硬毛状刺。羽状3出复叶,叶片椭圆状卵形,叶上面稍有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色或灰色绒毛,叶缘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小锯齿;叶柄长有刺。总状花序,花小,花梗长约2厘米;花萼5,线状披针形;花冠5;雄蕊多数,聚合核果。

生境分部生于林内、林缘、山坡及河谷灌丛中,分布四川及东北等地。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祛痰,消炎,治吐血,鼻血,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治痢疾:库页悬钩子茎叶、香青,同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库页悬钩子

药材名称库页悬钩子

拼音Kù Yè Xuán Gōu Zi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Sachalin Raspberry

别名悬钩子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库页悬钩子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sachalinensis Lévl.

采收和储藏:7-8月采割茎叶,晒干。

原形态库页悬钩子 小灌木,高0.6-2m。枝紫褐色,小枝具柔毛,被较密黄色、棕色或紫红色直立针刺,并混生腺毛。复叶;叶柄长2-5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侧生小叶几无柄,均具柔毛、针刺或腺毛;托叶腺形;小叶常3枚,不孕枝上有时具5小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7cm,宽1.5-4(-5)cm,先端急尖,顶生小叶先端常渐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有时浅心形,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或缺刻状锯齿。花白色,5-9朵成伞房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长1-2cm;花直径约1cm;花萼外面密被短柔毛,具针刺和腺毛;花瓣舌状或匙形,短于萼片;花丝与花柱等长;花柱基部和子房具绒毛。果实卵圆形,直径约1cm,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山坡潮湿地密林下、稀疏杂木林内、林缘、林间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血,解毒止痢。主吐血;鼻衄;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芦子兰

    药材名称芦子兰拼音Lú Zǐ Lán别名大麻疙瘩、芦子藤、苎叶蒌、野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荨麻叶胡椒Piper boehmeriaefolium Wal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

  • 草威灵

    《中药大辞典》:草威灵药材名称草威灵拼音Cǎo Wēi Línɡ别名小黑药、葳灵仙(《滇南本草》),黑根(《贵州民间药物》),草灵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铜脚葳灵(《云南中草药选》),黑

  • 土附

    《中药大辞典》:土附药材名称土附拼音Tǔ Fù别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鲋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

  • 排草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药材名称排草香拼音Pái Cǎo Xiānɡ别名排草、香排草、细梗香草、合血香、满山香[江西德兴]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细梗排草Lysimachia capilli

  • 红背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背叶药材名称红背叶拼音Hónɡ Bèi Yè别名红帽顶树、红背娘来源为大戟科山麻杆属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Ben

  • 小血光藤

    《中药大辞典》:小血光藤药材名称小血光藤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藤茎。原形态攀援状大灌木。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形,长

  • 香槐

    《中药大辞典》:香槐药材名称香槐拼音Xiānɡ Huái出处《浙江天日山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香槐的根及果实。根,全年可采。果实,秋季采收。原形态落叶乔木,高4~16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灰绿

  • 苜蓿

    《全国中草药汇编》:苜蓿药材名称苜蓿拼音Mù Xu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来源豆科苜蓿Medicago sativ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化学成分根含有结晶性皂甙,水解产生

  • 佛手柑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药材名称佛手柑拼音Fó Shǒu Gān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

  • 胡颓子根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根药材名称胡颓子根拼音Hú Tuí Zǐ Gēn别名牛奶根(《分类草药性》),贯榨根(《浙江民间草药》),叶刺头(《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