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枸杞叶

枸杞叶

《中药大辞典》:枸杞叶

药材名称枸杞叶

拼音Góu Qǐ Yè

别名地仙苗(《日华子本草》),甜菜(《本草图经》),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寿堂经验方》),枸杞苗(《纲目》),枸杞菜(《生草药性备要》),枸杞头(《江苏植药志》)。

出处《别录》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嫩茎叶。春、夏采收。

化学成分日本产枸杞叶含甜菜碱、芸香甙、维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为半胱氨酸及维生素C所消除);干叶的热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极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性味苦甘,凉。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苦,平,涩,无毒。"

③《纲目》:"苦甘,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脾、肾四经。"

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①《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

②《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③《口华子本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

④《纲目》:"去上焦心肺客热。"

⑤《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

⑥《本经逢原》:"能降火及清头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8两;煮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注意《药性论》:"与奶酪相恶。"

复方①治五劳七伤,房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葱白等,调和食之。(《圣惠方》枸杞粥方)

②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米三合,葱白十四茎。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

③治急性结膜炎:枸杞叶二两,鸡蛋一只。稍加调味,煮汤吃,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跟涩痛,兼有翳者: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二两。上件药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别取大桑叶三两,重裹之,悬于阴地,经宿,乃轻压取汁,点目中,不过三,五度瘥。(《圣惠方》枸杞汁点眼方)

⑤治视力减退及夜盲:枸杞菜二两,柄猫草一两,夜明砂三钱,猪肝四两。水煎服。(《陆川本草》)

⑥治痔疮炎肿:鲜枸杞茎叶一握。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年少妇人白带: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枸杞叶

药材名称枸杞叶

拼音Góu Qǐ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 Leaf of Barbary Wolfberry, Leaf of Matrimonyvine

别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Lycium barbarum L.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初夏采摘,洗净,多鲜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植株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茎干较细,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叶腋,长约0.5-2cm。叶片稍小,卵形、卵状鞭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0.5-2.5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3-5裂;花冠管产和裂片等长,管之下部急缩,然后向上扩大成漏斗状,管部和裂片均较宽;雄蕊5,着生花冠内,稍短于花冠,花花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长10-15mm,直径4-8mm,种子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鉴别性状鉴别 单叶或数处叶簇生于嫩枝上。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6cm,宽0.5-2.5cm,全缘。表面深绿色。质脆,易碎。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60-240g;或煮食;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注意《药性论》:与奶酪相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盖铁线蕨

    药材名称长盖铁线蕨拼音Chánɡ Gài Tiě Xiàn Jué英文名Fimbriate Maidenhair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长盖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溲疏

    《中药大辞典》:溲疏药材名称溲疏拼音Sōu Shū别名巨骨(《别录》),空木、卯花(《植物学大辞典》)。出处《本经》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溲疏的果实。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米。小枝中空,赤褐色,幼时有星状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药材名称桑黄拼音Sānɡ Huá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Que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 胃友

    《中药大辞典》:胃友药材名称胃友拼音Wèi Yǒu别名叶上花、清香桂、万年青(《云南中草药》),土丹皮、大风消(江西《草药手册》),野樱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黄

  • 虎杖叶

    《中药大辞典》:虎杖叶药材名称虎杖叶拼音Hǔ Zhànɡ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异槲皮甙,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鞣质17%。功能主治①《本草

  • 白鹤藤

    药材名称白鹤藤拼音Bái Hè 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

  • 獭肉

    《中药大辞典》:獭肉药材名称獭肉拼音Tǎ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性味甘咸,寒。①《食疗本草》:"性寒,无毒。"②《饮膳正要》:"味咸,平,无

  • 狼尾草根

    《中药大辞典》:狼尾草根药材名称狼尾草根拼音Lánɡ Wěi Cǎ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性平,无毒。&

  • 紫菀

    《中国药典》: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