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栎叶槲蕨

栎叶槲蕨

药材名称栎叶槲蕨

拼音Lì Yè Hú Jué

别名树上槲蕨、树骨碎补

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栎叶槲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quercifolia (L.)J.Smith[Polypodium quercifolium 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用刀削去表皮鳞毛后,洗 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约150cm。根茎肉质,横生,粗约2cm,幼嫩顶部密被深棕色、披针形鳞片,顶呈钻形,基部阔卵形,盾状着生,边缘有细密的小齿。叶二型;营养叶厚革质,坚硬,棕色,阔卵形,长达30cm,宽约25cm,基部心脏形而有耳,无柄,边缘深裂;裂片长圆状三角形,长2-5cm,宽1.5-5cm,先端钝圆,两面无毛,全缘;侧脉两面均隆起,上部的斜上,中部的平展,下部的向下反折或弧形,侧脉与横脉相连,小脉连结成伸长的网眼;孢子叶薄革质,坚硬,两面无毛,长圆形,长达100cm,宽约40cm,羽状深裂在叶轴两侧形成狭翅;羽片阔披针形,长约20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稍扩大,全缘而有软骨质的边,略斜向上;叶轴棕色,中脉禾秆色,基部下面有腺体,侧脉明显斜展,横脉在侧脉间构成5-6行斜四方形大网眼,网眼内的小脉结成许多小网眼。孢子囊群圆形至椭圆形,在每对侧脉之间有2行,每个大网眼内有2个,大小不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路旁的老树干上或季雨林的树干上及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等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扁平长条形。表面棕色,密生鳞片,鳞片卵圆形,具长钻头,有锯齿,基部质状着生。两侧及上面有圆形叶柄痕,下面有细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黄色点状分体中柱。排列成环。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肾续骨,活血止血。。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腰膝痛;筋脉拘挛;肾虚耳鸣;牙痛;尿多;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海南植物志》:功效同槲蕨(骨碎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刚散

    《中药大辞典》:金刚散药材名称金刚散拼音Jīn Gānɡ Sàn别名红十字创粉(《云南中医验方》),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

  • 蝤蛴

    药材名称蝤蛴拼音Qiú Qí别名桔褐天牛[成虫名]、老母虫[幼虫名]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 (Hope),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羊蹄草

    《中药大辞典》:羊蹄草药材名称羊蹄草拼音Yánɡ Tí Cǎo别名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

  • 谷皮树

    药材名称谷皮树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来源桑科构属植物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 西南毛莨

    药材名称西南毛莨拼音Xī Nán Máo Lànɡ英文名Laef of Southwestern buttercup别名西南毛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莨的地

  • 三加花

    药材名称三加花拼音Sān Jiā Huā英文名Acanthopanax rifoliatus (L.)Merr.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

  • 热带灵芝

    药材名称热带灵芝拼音Rè Dài Línɡ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热带灵芝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采收和储藏:秋冬采集,

  • 檫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檫树药材名称檫树拼音Chá Shù别名枫荷桂[广东]、独脚樟、天鹅枫、梓木[江西]来源为樟科檫木属植物檫树Sassafras tzamu Hemsl. [Pse

  • 蝉蜕

    《中国药典》:蝉蜕药材名称蝉蜕拼音Chán Tuì英文名PERIOSTRACUM CICADAE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

  • 钓樟根皮

    《中药大辞典》:钓樟根皮药材名称钓樟根皮拼音Diào Zhānɡ Gēn Pí别名光狗棍根皮(《常用中草药配方》)。出处《别录》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钓樟的根或根皮。原形态大叶钓樟,又